“吃了多年豆餅,,還是慈化豆餅味最正,。”1月1日,當陽市南子巷“蓉妹豆餅店”開業(yè),,曹大姐專程購買30斤慈化豆餅,,寄給廣州女兒家,。
豆餅是當陽的傳統(tǒng)小吃,做豆餅又叫“踏”豆餅,。
凌晨3時,,天空漆黑,位于壩陵街道慈化村的史秋玉豆餅作坊豆香四溢,。車間門口,,一筐筐新鮮豆餅將走進當陽的各大早市,。
屋外冷風颼颼,屋內(nèi)熱火朝天,。磨漿,、攤餅、碼堆,、切絲……老板史秋玉和60多歲的父母忙碌有序,。史秋玉介紹,豆餅以大米和綠豆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,,分為干,、濕兩種,濕豆餅一張賣3元,,干豆餅保質期長,、易于儲存,賣10元錢/斤,。“濕豆餅炒肉絲,,既可當菜,又可當主食,;干豆餅可燉煮當早飯,,也可油炸當零食,都特別美味,。”
史秋玉從事豆餅加工銷售近30年,,每逢春節(jié)是豆餅銷售旺季,周邊鄉(xiāng)鎮(zhèn)甚至相鄰縣市的居民,,都會找她買豆餅,。“11月底開始,家里灶爐就沒斷火,,產(chǎn)品供不應求,。”史秋玉笑著說。
天蒙蒙亮,,花園村村民岳冬梅來到史秋玉的作坊,,熟練地將按比例泡好的大米、綠豆等原材料倒入打磨機,,又幫忙給灶添火,。“家里人愛吃豆餅,今年訂了50斤,,留著過年吃,。”岳冬梅說,將原材料拿到作坊里制作,快捷又省心,。
在慈化村,,做豆餅生意的還有肖大華和黃雄兩家。“豆餅家家戶戶都能做,,但真正好的豆餅,,它的韌性和口感不一樣,。”肖大華說,,從配方、工序到火候,,他們都沒少下功夫,。經(jīng)過不斷調(diào)整和改進,豆餅口感清綿,、糯中有韌,,受到市民歡迎。2020年,,肖大華在宜都開了新店,,并很快打開市場。“銷量不錯,,還吸引枝江,、五峰、長陽的顧客,。”肖大華說,。
“慈化豆餅”日漸成為小有名氣的招牌。如今,,壩陵街道慈化片區(qū)的豆餅業(yè)發(fā)展初具規(guī)模,,產(chǎn)品賣到香港、新加坡等地,,年銷售量近百萬斤,,產(chǎn)值800多萬元。
(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金凌云 通訊員 魏茜 張黽)